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7万亿斤,比2021年增产74亿斤,增长0.5%,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也就是说1.3万亿斤的高起点上,再提升千亿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提及要达成这个目标。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如何发力? 今年春耕备耕有何特点?
(资料图)
按照今年一号文件给出任务清单,今年的春耕备耕有何特点?“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具体如何发力?来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的分析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第一,生产基础非常扎实,2022年实现稳产增产。第二,农业生产创新环境更为有力,技术条件更为优化。第三,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第四,抓住种子和耕地,今年粮食增产有潜力有空间。
保粮食安全建农业强国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什么?戳视频,继续来听专家的分析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基本平稳,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我国食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保粮食安全建农业强国,今年主要任务仍然是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首席研究员周小球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实现粮食产量的提升,需要从结构上进行调整。“一方面需要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和耕地的质量。比如需要进一步做好高质量农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抓住种子这一关键实施路径。比如从平均亩产水平来看,中国玉米的平均单产仅为美国的60%,除去自然生长条件的影响,玉米种子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提高核心农作物种子的单产水平是实现国内粮食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对澎湃新闻表示,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增产也要算“经济账”,综合考虑粮食产能提升的投入、农民种植成本、国内和国际粮价等因素。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来实现粮食增产。
周小球指出,结构方面,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主要是完善生产者补贴等保证收入,通过扩面积、粮豆轮作、稻油轮作、支持木本油料等增加油料产能提升。“同时,文件还提出要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