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麒路等12个跨区断头路项目持续推进,其中文枢西路西延和绿都大道(宏运大道至董村段)今年打通、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盾构隧道4月底贯通……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精细化建设管理。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列入年度计划的6大类、400项城建项目已开启“加速跑”状态,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五拼五比晒五榜”系列竞赛活动,市建委将全力以赴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口,以实干作风攻坚突破,书写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贡献城建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仙新路过江通道南引桥C3标段:600余片梁“拼”出高架桥
5层楼高的桥面上,约30名工人正在绑扎钢筋,在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通大道仙新路过江通道南引桥C3标段,目前已进入桥梁施工阶段。
C3标段主线沿仙新路敷设,以桥梁形式向北依次上跨恒竞路至新港大道,在龙山纪念林处与乌龙山短隧连接,在恒竞路北侧有上下匝道,全长2.86千米,双向6车道。施工单位中建安装南京公司项目区段长周正强介绍,该标段工序包括桩基、承台、墩柱、盖梁及钢板梁等部分,目前桩基完成70%、承台完成40%,正在进行钢板叠合梁拼装。
C3标段大部分采用预制产品,通过架桥机将成品梁架设到位。“整个工程一共需要600余片梁,大部分梁的跨度为30米,部分跨越路口的为50米,目前已拼装了20片。”周正强说,除了桥面,墩柱、盖梁也是预制拼装。由于盖梁较重,如果整体预制,运输时会给交通带来太大压力,因此采用分段预制法,在项目现场拼装时用湿接缝现浇连接,再配合预应力张拉,使混凝土发挥最优性能。墩柱和盖梁在接茬的位置采用灌浆料,“就相当于用胶水把它们粘上,”周正强打比方说,“灌浆料是一种高强速凝材料,大概两小时就能达到混凝土强度,平时大多用在铁路上,这次我们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创新运用在了公路桥梁上。”在现浇部分,使用盘扣式满堂支架,这种支架更安全、稳定、便捷,并且可周转,比较环保。无论预制产品还是新型支架,都符合当前绿色建造趋势。
作为城市里的新建高架桥,C3标段与周边工厂、道路交叉较多,地下还有强电、燃气等管线,施工前,参建单位与管线产权单位提前沟通,施工中加强人工探沟,确定管线的具体位置。为落实控尘降噪,桥梁沿线设置喷淋,土方开挖时增配雾炮机,虽然有24小时夜间作业许可,但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错峰施工,在夜间停止高分贝施工。
仙新路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南京重大民生项目,该通道连接起主城区与江北新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目前处于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建成后,从栖霞区至江北新区的最快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地铁四号线二期三工区:半顺半逆施工确保深基坑安全
“莲花抓斗”平稳地将从基坑里挖取的泥土倒在装载车里,另一侧的风井里,负三层中板的钢筋、模板已安装完成。在位于江心洲的地铁4号线二期土建三工区,正在进行区间风井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
地铁4号线二期从龙江站穿江而过,经过滨江站、中央商务区站、浦江站、浦珠路站、定向河北站后到达珍珠泉站。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三工区施工内容为龙江站和滨江站之间的风井及部分盾构区间。风井设于规划洲尾路南侧地块内,东西端头各有一处盾构始发工作井。
据了解,4号线二期土建三工区是目前全市地铁软土地层在建项目中基坑最深的工程,深度达44米,大约为15层楼的高度。为了防止基坑变形,设计方案采取半顺半逆的做法,共分成五层来施工。“上面三层采取的是明挖顺作法,目前中板正在施工,马上浇筑混凝土后往西继续施工,等混凝土强度到达要求后,往上搭设盘扣脚手架,做上面的侧墙和负二层板。”该负责人介绍道,等上面三层封顶并受力稳定后,再往下逆作。
在主体结构区,目前已挖到24米,这就是主体已完工的负三层,施工区内有好几处预留孔洞,将来逆作就需要从预留孔洞往下放材料、挖土。
4号线二期土建三工区基坑深度大,离夹江最近处约170米,西侧离长江边约130米,北面离江边两三百米,整个工程三面环水,且地质条件复杂,“这里是淤泥粉砂地质,加上基坑很深,开工前我们和建设公司就类似项目‘取经’,经过充分研讨,做好预案,施工时选择的是南京本地对情况比较熟悉的队伍,经过严格考查后,才正式上岗。”上述负责人说,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每一道工序开工前,预先推演,反复讨论,对照标准,严把质量。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共有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7号线南段、9号线、10号线二期、11号线、宁马线九条轨道交通路线在建。
南起马骡圩站,北至浦洲路站,沿途与地铁3号线、10号线、S3号线、S8号线以及规划中的15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正在建设中的11号线堪称江北“换乘之王”。
在位于浦滨路与康盛路交叉口的11号线一期工程TA02标土建三工区森林大道站,目前正在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施工单位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工刘群介绍,该标段沿浦滨路敷设,为双层双跨岛式车站。
在施工现场,进入工地的通道一侧设置着数据监测图,实时显示着深层水平位移变化速率、地表沉降数据等重要信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工程状况。数据图旁还详细显示出防水施工控制要点、直螺纹钢筋加工制作要求等交底说明,“这些是近期施工重点,我们要求工人进场前好好学习。”刘群说。
森林大道车站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附属包括4座出入口,2座风亭。区间方面,森林大道站至浦口万汇城区间沿浦滨路向北敷设,到达位于浦口大道与浦滨路的万汇城站,长度近1.2千米,采用盾构法施工。
据了解,森林大道站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完成60%,预计今年4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然后进入盾构阶段。
东麒路北延:左幅钢箱梁完成顶推
东麒路北延工程是连接栖霞、江宁的一条重要通道。项目起于S122与开城路交叉口,沿老东麒路向北上跨沪宁高速公路,终点接仙林大学城汇通路南延,道路全长约2.5公里。
“麒麟和仙林直线距离其实就三四公里,但没有主干道直通,我们从马群走要多绕几公里,早晚高峰还容易堵,”麒麟门新地雅苑居民赵女士说,“原来的老路又比较狭窄,特别是下穿沪宁高速的涵洞,每次只能过一辆车,经常要排队等待。”
对大货车司机来说,由于燕栖路限高,从麒麟去往仙林得从城市三环或者绕城高速绕行,至少需要花费半小时,东麒路北延建成后,只需10分钟。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数十排墩柱已经就位,由于要上跨沪宁高速,东麒路北延工程项目分为路基+桥梁两部分,这些墩柱就是桥梁的下部结构,目前这些下部结构已完成85%。沪宁高速堪称全亚洲最繁忙高速,施工中双向各占用了一股车道,交通导改、分流压力很大。参建单位与交管部门、路政仔细商议交通分流方案,设置提示牌、防撞车,守护现场安全。
在桥梁引桥部分,采用的是预制梁板,跨越沪宁高速段采用双幅100米的钢箱梁连续跨越。这种施工工艺对沪宁高速主线交通影响降到最低,江宁交通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左幅钢箱梁已完成顶推。
东麒路北延工程按一级公路兼顾城市主干道功能设计,路基总宽度45米,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km/h,建成后将成为麒麟通往仙林最快捷的道路之一,有效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
据悉,今年我市将推进12个跨区“断头路”建设项目,打通文枢西路西延和绿都大道(宏运大道至董村段)等跨区断头路,持续推动东麒路北延、马高路北延、岱山中路北延等主次干路建设。
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盾构开启“穿江之旅”
前不久,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建设工程盾构完成二次组装调试,开始了盾构机的二次始发。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姚印彬介绍,由于始发井长度有限,盾构机只能分体掘进90米后,再进行二次组装、始发,然后进行本次的“穿江之旅”。
随着南京主城的发展,通往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的原有通道急需提升,2021年12月,南京启动江心洲污水二通道项目工程建设,以满足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应急消险、排水安全和污水过江通道的检修需求,保障污水通道的安全经济运行。
江心洲污水二通道为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水输送系统的一部分,项目始于建邺区江心洲市民广场西侧,穿越夹江后进入滨江公园,终于江南工作井,并与现状污水通道连通。目前该工程是国内最大直径污水盾构过江隧道,工程线路全长755.6米,其中盾构隧道长度693米,隧道外径8.8米,项目采用的“新越号”盾构机全长118米,重约1600吨,开挖直径9.15米。隧道沿线主要穿越夹江两岸大堤、夹江、既有桥台、各类管线,施工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在掘进期间,施工单位采取信息化施工,“动工前各类参数要经过精密计算,确保盾构机各类参数预设的精准性。在施工时,盾构机长要时刻关注盾构机的操作反馈界面,观察各项压力值、注浆量、刀盘转速和推力,我们在地面也同步进行监测频率,目前施工状态稳定,地面零隆起、零沉降。”姚印彬说。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场地内整整齐齐地堆放着预制好的盾构管片,与成型隧道外观不同,场地内的管片有两条“腰带”。姚印彬告诉记者,这是防水垫。“我们采用的是新型承插式管片,常规隧道管片用螺栓链接,承插式管片上有一个楔形凸起和一处凹槽,施工时在隧道里直接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姚印彬说,这是国内首次在污水通道建设中使用新型承插式管片。
由于江心洲地下是淤泥软土质地层,稍有不慎会造成管片上浮、渗漏,为了确保隧道控制在中心线以内,除了使用承插式管片和双防水条,施工单位还使用了新型同步双液注浆工艺,姚印彬解释说,常见的砂浆是单液浆,需要6—8个小时才能凝固,使用双液注浆,初凝时间非常快,只需十几秒就能凝固,这样一来,随着盾构机的推进,管片不会出现上浮和错台,保证了隧道的成型质量。
据悉,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盾构隧道将于4月底贯通,10月底完成内部管道施工。该工程建成后,可将南京主城内每天约40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接输送至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提升过江通道疏水经济性和运行安全性,届时可惠及内秦淮河流域、外秦淮河双桥门至三汊河以及河西新城区174万居民。
拼出精气神,比出加速度,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对稳定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经济运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市建委将围绕全年城建目标任务,聚焦新开工和续建项目,狠抓复工满产,聚焦省市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抓推进。据了解,目前续建项目已全面复工,一季度争取新开工80个项目,开工率力争达到40%,争取为全市拼经济、促回补、快回升起到“火车头”带动作用。
来源:南京日报